五,培育我国建筑品牌。
根据中国优势品牌培育思路,建议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品牌培育和建设。一是培育中国建材、水电、桥梁、隧道、超级建筑等品牌集群。做大做强建筑企业,培育享誉世界的品牌。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材,如贵州五湖集团(音),北京新兴建立石膏板等等,推动我国建筑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建筑业标准研制和实施,特别是针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标准研制,在上述领域要联合发达国家发起成立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争取获得秘书国家的地位。
2011年以来,七年多的时间,我组织协调国际国内成功获取了三个秘书国的地位,一个是品牌评价用了三年的时间,防腐蚀中美联合提案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刚刚批准了电子商务交易保障用了四年的时间。我们都是获取的秘书国,因为真正的话语权在秘书处,只要你这个国家拿到秘书国是永远不变的,主需国家任期制三到五年为一轮,所以我们联合相关的国家要去努力争取标准研制的国际话语权,第一位的就是争当秘书国家,这才是真正的掌控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四是培育绿色建筑品牌。当前有毒有害物质对人身健康安全危害极大,引起了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我们要加快培育中国绿色建筑装修装饰的品牌集群,一是满足消费需求,二是落实习总书记绿色发展的思想,代表中国的形象走向世界。
五是通过“一带一路”扩展海外市场。2017年我国“一带一路”沿海国家新签合作项目4千多份,同比增长4.5%,我国要在沿海国家达到标准工程,梳理中国建筑的优良形象,推动我国国际优势的部分建筑材料走向世界。
中国品牌世界共享,中国品牌发展需要世界合作,世界品牌发展需要中国力量,品牌价值发展理论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品牌价值实践的不断深入而继续完善和发展,为全球的消费者带来福音。我们将更好的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需求结构的升级,着力提升中国品牌的知名度,梳理中国品牌的良好形象,遵循品牌发展的一般规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发展道路。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共同推动全球品牌经济的稳定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局长,标准化协会今年换届之后王俊理事长做出了重要的指示,也提出要加强协会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设,探索一条标准的市场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之路,我们也相信协会的标准化工作将会在王俊理事长的带领下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接下来我们就隆重的欢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王俊先生做主题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家欢迎。
王俊: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荣幸能在这个论坛上就落实新发展理念来推动我们整个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一点思考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有不妥指出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想就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进行汇报,第一个就是建筑行业科学发展的形势。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对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的建筑业也提出一个越来越高的需求。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现在已经新的矛盾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也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对于我们行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部署,大家都知道2015年中央召开了会议,为我们国家城镇化的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2016年也发表了重要文件,中央提出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同时国务院和国务院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我们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从我们科技发展的角度我们再看一下,在“十一五”之前我们国家在建筑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化的研究,但是在这些研究“十一五”以前我们大的研发主要是落在一个一个技术的点上,比如说城镇住宅要抗震等等,我们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在“十一五”以后,我们确定了城镇化于城市发展的要求,我们建设了发展规划,专门设立了就专项规划来进行,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角度来开展研究,“十三五”大家也知道专门设定了绿色建筑化等等专项,从行业的角度开展体系上的研究。
那么从将住行业目前的水平来看,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建筑整个水平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我们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我们现在某一些专业的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点上有领导的水平,比如说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等,我们是属于国际上领跑的地位。我们的上海中心还有我们跟北京建的最高的建筑等等都是由中国自行按照我们的标准规范,按照我们的行业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完成在这些领域我们都处于世界的领跑水平,但是我们的大部分应该说还是一个并跑和跟跑的过程,比如说我们绿色建筑节能等等领域我们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了强占了制高点,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们总体上还是属于并跑的这么一个节点。
随着我们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我们提出了如何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我们现在的形势大家都知道,中美贸易战我们卡脖子的技术信息安全,同时也有环境保护,对我们提出的蓝天保卫战以及我们劳动力人口的拐点对我们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等等这一些的问题,都倒逼我们来思考我的建筑行业如何实行转型升级。
那么我想跟大家汇报的第二部分就是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的发展。从行业的发展来说我们离不开这四化,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那么绿色化就是以人为本、节约资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们根本的目标,那么工业化就是提高质量和效率,减少我们的人力,降低我们的能源资源消耗,我想这是工业化也是我们工业发展的一个手段和目的,信息化主要是以数字信息技术,在群产业链上来推动建筑产业的提质增效,来加速传统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刚才在报告中也提到了我们现在还是一段一段的在进步,但是在整个全生命周期或者全产业链上我们信息化的利用还有待于我们要来进行提高和发展,那么建设中国特色与国际标准结构标准化管理体系也为我们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提升我们发展质量我们要求这四化方面来着手。
第一个谈一下绿色化。从绿色建筑提出的初期,我们主要的是注重于绿色化技术的堆砌,但是绿色化越来越深我想从两个维度来研究以及推动它的发展,第一是从绿色化的性能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降低我们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这就要求我们对房屋建设的节能率要不断的提高,我们要提升我们的建筑品质来推动我们健康建筑概念的普及以及在我们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我们要加强近零能耗,超低能耗产能建筑这方面的应用
第二是全生命周期的方向,包括我们的建筑,我们要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要加强老城镇的改造以及绿色生态区的建设。这个就需要我们在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上我们要近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是建筑节能技术方向。建立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研究开发高性能低碳建筑材料和部分及高效能源设备,通过规模化可再生能源高效率利用,建立建筑主体和分布式能源集成联动系统,实现产能建筑和建筑零碳排放,所以这是我们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二是健康建筑,要以人为本,提升我们舒适水平是重要的途径,我们国家现在健康的标准也是我们应该是我们一个协会标准也已经批准发布了,我们主要考虑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三大要素,覆盖了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方面,所以健康建筑既是绿色建筑更深层次发展,又是工程建设领域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第三就是推动既有建筑该改造,又要营造健康宜居环境。包括单体建筑,我们要进行宜居环境改造,要适老化改造,要在能效、环境、安全等综合性能提升,我们有公众建筑和住宅有两个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对建筑进行综合性能提升的研究。第二方面也加强城市更新,包括地下空间改造与利用,利用公共设施改造、以及老城区的再利用等等。
推动履行生态理念从建筑单体到区域集成的方式转变,这是我们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生态城区的概念也一定会像绿色建筑一样,慢慢在人们生活当中逐渐普及这个理念,也逐渐深入到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所以未来也讲与绿色建筑一样,向精细化、实效化方向发展。那么从绿色生态程序来说,我们实际上覆盖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本身在城区当中的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产业、经济、人文等等这些方面。
那么工业化大家都知道,工业化是我们建筑工业化是我们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工业化就是叫工业化思维应用到建筑的全过程。大家都知道工业化就是以标准化技术为引领,带动设计、制造、施工、装修一直到运营的全产业链工业化,我们要发展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工业化的建筑体系,最终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就是提升我们的工程质量,减少我们的资源消耗,降低我们的污染排放,使行业转向高质量的升级这么一个目标。
这个里面有这么几点第一是发展我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模数化、构件标准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等,发展适用于住宅、办公、仓储、物流、学校、停车楼等不同功能需求的适宜的装配式技术体系。提高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探索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EPC总承包模式。同时推进钢结构的工业化进程。大家都知道随着我们钢材料的增加以及资源利用等等要求的提出,我们还要加强在住宅当中利用我们钢结构体系的研究,本身钢结构我想在住宅当中用不仅仅结构本身,而且要加强体系的研究,包括来完善我们的维护结构,我们的设备与管线性、内装性,来提升我们应用。
同时要提高现浇建筑的工业化建造技术水平。在现阶段,我们有大量的建筑是在用现浇的混凝土来建造于我们这些建筑,尤其在一些现在我们的超高层建筑采用的一些等等,所以现浇结构的工业化是我们不能忽略和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这个里面包括我们的新型模板体系、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等等。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推广内装一体化设计与施工水平。
第三部分我想谈的是信息化,刚才说的四化,其中一部分信息化,大家都知道,BIM现在我们在建筑当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了,BIM信息技术从单体的应用向CIM也就是城市的应用方向已经成为未来技术发展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平台和专业软件开发及应用将是未来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从单体建筑BIM的应用,我们从数字建筑到数字城市一直到数字中国,来推动我们的数字化建筑在全产业链在全生命周期从单体建筑到城市集群的应用,这就提出我们对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平台技术的这些研究,我们也要越来越重视。因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BIM的基础的平台,比如我们的三维模型软件主要来是借助于国外软件的基础上,我们城市集群到数字中国对我们的安全会带来更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基础的研究上下功夫。
BIM也应该是建筑业信息化最佳的应用,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一个信息技术的支撑,现在主要是应该来说BIM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跟我们的软件的开发以及管理的体制机制等等这方面都有关联,那么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在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角度我们来考虑,来推动BIM在建筑这个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BIM我们要加强协同平台的开发,我们要建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IM的平台,形成建筑工程与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应用系统,来推动BIM向CIM的应用,来融合BIM+GIS、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数字化应用提供平台。同时智能互联推动智慧建筑发展,大家知道为我们的智能建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的机遇,我们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在智慧化、虚拟化、定制化加强研究,使我们建筑插上智能的翅膀。
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信息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第三个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思考,刚才谈到四化,标准化是四化当中的一部分,今天是标准化的高峰论坛,所以专门拿出来跟大家做汇报。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也是聚焦在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要建立先进的标准体系,发展市场制度标准,推进标准的领域拓展和推动标准国际化,主要是在这四个方面。第一个我们要建立先进的标准体系,大家多知道在这之前,我们主要标准都是以政府来主导制定的,包括强制性的标准推荐性的标准,应该来说企业和社团标准从法律上来讲地位实际上也是在新的标准化法修改以后才确定了我们标准化法在法律上的地位,我们在新的标准化法改革以后趁着大好形势我们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就是以政府制定主要是强制性的标准来向技术法规的方向发展,以市场制度制定,最后形成一个国际化、门类全、层次清、协调统一、能力强、紧扣建筑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形成一个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行业标准补遗漏、团体标准搞创新新的标准化格局。我们要建立新的标准化体系,我们现在在推动全文强制规范,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类和通用技术类,现在已经开展的是38项的全文强制性国家工程建设规范,两项是强行的标准,这是38项的目录。
建立全文强制标准规范我想主要从五个方面,第一是认识他的重要性,第二是工程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是依据政府依据治理、依法履职的法定依据,是重要市场规则,更是底线要求。应保证统一性和权威性,严格确定我们制定的范围,主要在安全、环保、健康、卫生等方面来作为重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加强可操作性、能落地、可实施性方面的研究。
第二就是要建立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总体发展思路就是整体收缩,体系优化。从目前来看主要是中央、国务院、住建部特殊要求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可立项,这是19年新趋势,原来国家标准和现在行业标准来进行保留或者是修定。
第二我们扩展我们标准的应用的领域,要延伸我们的范围和扩展我们的标准的编制的维度来推进智慧城市、美丽乡村、低碳建筑、建筑工业化等领域的建筑,比如说推进大亚湾、雄安新区等区域标准化工作。这些东西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了,在等等方面专门开展专门的高于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这些制定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发展市场的自主标准。发展市场自主的标准就是我们要进一步来激活市场创新的活力,发挥市场的主体活力,来推动我们新技术、新产品的及时的推广应用,最后来促进我们质量的提高。那么这里面就是包括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两大部分,团体标准我们要鼓励在采购当中,在社会管理当中,在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招投标当中来建立,企业标准我们一定要建立一套领导企业的体制机制,一定要放置在企业标准的改革当中出现劣弊驱逐良弊的趋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