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团体标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二优”是关键!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5-05-30 17:07:12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团体标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优中选优和优胜劣汰是关键!前面讲了很多团体标准的定义、背景及作用,也有很多标准同仁畅所欲言的讲起团体标准的痛点问题,确实大家讲的也都对,历史的发展总要有时间的过程。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用于规范和指导某一行业或领域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近年来,尤其这两年,我国在标准化改革中鼓励团体标准的发展,以弥补政府标准的不足,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那为什么讲优中选优和优胜劣汰是关键,首先,我们说优中选优就是指在众多标准中选出最好的,而优胜劣汰则是通过竞争机制淘汰落后的标准,保留优秀的,其实这也是以前在一些场合开会一些领导人和老标准专家讲到的观点。

     之前我们就说,团体标准相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这些政府主导类标准,更具灵活性和市场响应速度。但这也直接导致了标准过多、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重复或冲突的严重碎片化问题。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筛选和淘汰机制,团体标准的泛滥和失去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在所难免。优中选优可以确保只有高质量的标准被采纳被认可或认证,而优胜劣汰则能动态调整,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目前团体标准发展十年,其实已然遇到这样的问题,国家政策往往都是先放后管,目前已经到了管理的最佳时机!目前团体标准过多难以选择、标准质量不高导致执行困难,如何提升团体标准的整体质量,确保其有效性和权威性,我想优中选优和优胜劣汰作为关键机制,能够帮助实现这一目标,那么这个关键机制其实也类似团体标准的属性一样(市场和创新需求),加强政府监督和认可,引导形成行业自律,最终由市场自愿淘汰。

    我们团体标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如果标准制定过程中缺乏竞争和筛选,就会出现低效或过时的标准,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通过优中选优,可以促进标准的优化,鼓励制定者提高标准的质量;而优胜劣汰则能及时淘汰不适应需求的标准,避免资源浪费,所以 “政府引导+市场自愿淘汰”的机制也很关键。

    团体标准的优中选优和优胜劣汰,就包括解决市场竞争机制、资源优化配置、动态适应性、推动创新和避免低效重复等方面问题。团体标准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优中选优”和“优胜劣汰”机制,通过竞争和动态调整,是确保团体标准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行业需求并持续优化的重要手段,以下我们再从几个方面详细交流一下“二优”为何关键:

一、团体标准的特殊性

    团体标准是由行业协会、联盟或社会组织主导制定的自愿性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灵活性、市场响应速度和专业性。但这一特点也带来三个主要潜在问题:一是标准泛滥:不同团体可能制定重复、冲突的标准,导致市场混乱。二是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监管,可能出现技术落后或脱离实际的标准。三是更新滞后:若缺乏淘汰机制,旧标准可能阻碍技术进步。因此,需要通过“优中选优”筛选高质量标准,通过“优胜劣汰”清除低效标准,确保标准的先进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二、“优中选优”的重要性

1. 集中资源提升标准质量:技术竞争:鼓励多个团体提出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行业投票等方式选择最优标准。例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在5G技术标准制定中,通过多方案比选,最终融合华为、中兴等企业的提案形成统一标准。避免低水平重复:筛选出技术领先、操作性强的标准,减少资源浪费。

2. 增强市场认可度:优中选优的标准更易被企业采纳,例如IEEE的Wi-Fi标准因技术领先成为全球通用规范。形成标杆效应:高质量标准可推动行业整体升级,如德国“工业4.0”标准体系带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

三、“优胜劣汰”重要性

1. 动态适应技术与市场变化:技术迭代加速: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需随技术突破(如固态电池)快速更新,淘汰旧标准(如早期铅酸电池规范)。市场需求变化:环保标准需随“双碳”目标提高门槛,淘汰过时的污染控制指标。

2. 防止标准僵化:强制退出机制:定期评估标准的适用性,对使用率低、技术落后的标准予以废止。例如:美国ASTM国际标准组织每年淘汰约5%不符合需求的标准。倒逼标准制定者创新:团体为避免被淘汰,需持续优化标准内容。

3. 优化资源配置:淘汰无效标准可释放行业注意力,聚焦于真正有价值的标准,如欧盟淘汰数十项陈旧的食品标签标准,集中资源制定更科学的营养标识规则。

四、实现“优中选优”和“优胜劣汰”的几点建议

1.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是技术指标:先进性(如是否采用AI、区块链等新技术)、可操作性(企业执行成本)、兼容性(与现有标准衔接)。二是市场验证:标准采纳率、实际应用效果(如降低故障率、提升效率的数据)。三是利益相关方反馈:企业、用户、监管机构的多维度评分。

2. 设计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定期复审:如每3年重新评估标准有效性。二是竞争性修订:开放标准修订权,允许不同团体提出改进方案(类似开源社区的代码贡献机制)。三是透明化平台:公开标准使用数据(如下载量、引用率),形成“用脚投票”的市场选择。

3.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一是政策引导:政府对优质团体标准给予采信(如中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支持将先进团体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二是市场激励:保险、金融等领域将符合高标准的企业列为优先合作对象。

五、典型案例讲解

优中选优的成功案例:USB-IF组织的USB4标准:从英特尔、苹果等多方提案中优选技术方案,实现40Gbps传输速率,成为行业通用接口。

优胜劣汰的实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定期淘汰效率低于23%的电池技术标准,推动行业转向PERC、HJT等高效技术。

      二优机制,总的来说,还是我们之前说的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一是竞争机制:通过“优中选优”激发团体间的技术竞争,推动标准水平提升。二是进化机制:通过“优胜劣汰”实现标准体系的自我更新,避免成为“僵尸标准”。三是最终目标:让团体标准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而非束缚创新的“枷锁”。只有坚持这两大原则,团体标准才能真正发挥其填补国标空白、引领技术创新、服务市场需求的核心价值。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r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1号神舟大厦二层 电话:010-68319799 电子邮箱:cecs31@126.com 备案号:京ICP备140584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