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咨询服务

简述:日本建筑企业在黄金时代终结后的转型之路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5-07-15 10:20:25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犹如一场浩劫,造成社会各行各业剧烈震荡,建筑业企业破产倒闭及失业人数均超半数。日本建筑企业不得不在艰难捕捉生存机会,被迫踏上了近30年的转型之路。

泡沫经济衰退初期,日本建筑业投资急剧萎缩,众多建筑企业因此陷入项目锐减、资金链紧张的困境。绝望时刻,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开始调整战略,优化业务布局,削减冗余支出,强化内部管理,拉开了漫长的转型历程。

在转型中,日本建筑企业不得不摒弃传统的多层分包模式,转向更加高效、透明的垂直管控模式,这一转变却意外破茧成蝶,使日本建筑企业在项目质量和利润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大成建设、鹿岛建设等领军企业通过直营模式,将项目利润率从分包时代的3%5%大幅提升至8%10%,并大大提高了项目的管控能力,降低了用工风险。

科技发展为日本建筑业的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日本建筑企业争相引入新技术,如预制构件(PC工法)、模块化建造等,使得住宅项目的预制率大幅提升,从20世纪90年代的20%跃升至2020年的70%以上,工期也缩短了30%50%。此外,BIM技术、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施工流程变得可视化、精准化,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社会整体建造水平显著提高。

泡沫经济破灭后,新建工程需求量不断减少,日本建筑企业不得不将业务重心转向改造翻新领域,深耕抗震加固、适老化改造、绿色建筑等细分领域,积极寻求差异化竞争力。之后,住宅翻新市场需求规模持续增长,为日本建筑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转型期间适逢全球化大潮,日本建筑企业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参与海外项目,谋求业务和发展机会。例如,日本建筑企业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和采用预制房屋技术,稳步提升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泡沫经济破灭之前,日本建筑业长期不透明,非市场化运作加上日本传统的财团体系使整个行业存在着惊人的腐败现象,类似于 "围标"的"谈合"现象(建筑行业协会召集几家符合投标资格的企业关起门来商量好轮流中标)无处不在,"天降"之风(为企业提供过"帮助"的官僚退休后转到企业从事收入高又清闲的工作)充斥社会。日本建筑企业转型之始刚好碰上日本政府整治建筑行业乱象的时期,一边为了生存要转型,一边更要适应新的行业生态,也使日本建筑企业备受煎熬。

日本建筑企业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段艰难历程证明了一个珍贵的道理——

唯有在逆境中勇于寻求机遇、不断革新与创造,方能拥抱更加光明的未来。

1.png



 

附:日本建筑企业转型的核心举措

      1. 企业运作模式:从粗放分包到垂直管控

全面直营化:摒弃传统多层分包模式,项目由总部直接管理,避免层层转包导致的质量失控和利润压缩。大成建设、鹿岛建设等企业通过直营模式,将项目利润率从分包时代的 3%-5% 提升至8%-10%

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公司统一派遣项目经理、技术骨干等核心管理团队,劳务人员通过专业劳务公司雇佣,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管理层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力显著增强,同时降低用工风险。

供应链集中管理:建立集团化材料采购平台,统一招标、配送,降低采购成本(部分企业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15%-20%),并保障材料质量标准化。

2. 技术与管理升级:效率与安全双驱动

机械化与工艺革新推广预制构件(PC 工法)、模块化建造,住宅项目预制率从1990 年代的20% 提升至2020年的70%以上,工期缩短30%-50%。引入BIM 技术、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施工流程可视化、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安全管理体系化建立全员安全责任制”,从项目经理到一线工人均需通过安全认证;推行危险预知训练(KYT,施工前对风险点逐一排查,事故率较1990 年代下降60% 以上。

3. 市场定位调整:从规模扩张到精细化生存
聚焦存量更新大萧条后,日本建筑业从新建为主转向改造翻新,住宅翻新市场规模从2000 年的万亿日元增长至2020年的12万亿日元,占行业总产值30%以上。
专业化细分:企业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深耕细分领域(如抗震加固、绿色建筑、适老化改造),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上一篇:已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的产品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r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1号神舟大厦二层 电话:010-68319799 电子邮箱:cecs31@126.com 备案号:京ICP备140584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