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团体标准替代行业标准,并非简单“替代”,而是政府退后一步“抓底线”,市场向前一步“拉高线”!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5-05-06 09:12:28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640.png
       在讲这个之前,还是要回顾上一讲咱们在结语中说的“我国团体标准替代行业标准,这一过程并非简单“替代”,而是政府与市场在标准供给中的再平衡——政府退后一步“抓底线”,市场向前一步“拉高线””这一论述。作为标准人我经常讲一句:标准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咱们所有人都应该要掌握“既要懂得运用标准体系做好工作的顶层设计,又要懂得通过某个标准解决工作的痛点问题”这一方法路径。

     前面我们也讲了很多我国标准化改革的背景,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政策变化的内容。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里就提到了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同时逐步缩减行业标准的数量。上次说的“十年光景,团标即成顶流”,这个路径其实早已变革实施了,不管接不接受,事实已然如此,晚接受不如早行动(话说已经十年了也挺晚了)!咱们住建部在2022年5月28日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设团体标准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再组织制定推荐性标准,这也就意味着住建部在原则上不制定行业标准,这个在当时应该也很多人关注到了。还有针对涉及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的领域,比如咱们工信领域,其涉及的行业很多,像电子、通信等,这些领域其实更适合团体标准去护航和引领。咱们民政领域管理的众多社会团体以及国家科协提出的要建设一流社会团体,这些我觉得都需要且最有可能是通过团体标准这一路径来实现!至于像生态环境领域、农业农村领域在某些领域也逐步限制行业标准数量的情况。2016年原质检总局、国标委印发的《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在主要目标提到:到2020年,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发展较为成熟,更好满足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的需求等。目前看来也是基本实现了的。所以诸如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领域,其实都有鼓励团体标准更多替代行业标准或者通过团体标准压缩行业标准的表现,这是市场和创新需求决定的!

     不同行业领域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工信领域在某些行业如电子信息,已经停止发布行业标准,转而由团体标准填补。还有像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这样的团体,其发布的团体标准不可否认的也是承担了部分行业标准的功能。当然,前面也说了,不是简单替代,行业标准按照国家标准生态体系,也不会完全取消,而是在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减少,重点领域如安全、环保等按照标准化法肯定是仍然保留需要的行业标准而且基本是强制性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

     整体来讲,在咱们国家的标准化改革背景下,团体标准替代行业标准的可能性主要还是体现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的领域,以下从几个方面再次交流一下:

一、团体标准替代行业标准的政策背景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5年国务院发布)明确提出培育团体标准,逐步缩减行业标准规模,推动市场化标准发展。

   《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鼓励社会团体自主制定团体标准,明确其法律地位,并与行业标准形成互补。

二、重点领域调整

     在电子信息、消费品等市场化领域,行业标准逐步被团体标准替代;而安全、环保等公共领域仍保留行业标准。

三、根据市场和创新需求原则上不制定行业标准的领域动向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领域,鼓励团体标准先行,逐步减少行业标准数量。例如,部分通信技术标准由行业协会(如CCSA)主导。不管是2024年12月12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2024年12月13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还是2025年1月26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3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2025年4月3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都提到要强化标准引领、分级分类制定标准。这些绝大部分都需要团体标准去完成!

    国家标准化管理领域:联合多部委推动改革,明确市场化领域行业标准逐步退出,由团体标准填补。

    民政领域:通过规范社会团体管理,支持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制定团体标准,替代原有行业标准功能。

    科技领域:在科技创新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推动团体标准作为技术快速迭代的补充。2024年6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国科协学会团体标准化工作提质升级的若干意见》在其第(十九)中指出:将团体标准研制工作纳入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标准和中国科协学会评估考核内容。整体导向脱离不了通过团体标准创新引领一流学会建设!

    住建领域: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设团体标准的意见》总体目标到2025年,团体标准制定主体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团体标准被市场广泛接受,力争在优势和特色领域形成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团体标准。

四、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的定位差异

    行业标准:侧重公共安全、基础通用等领域,由政府主导。

   团体标准:聚焦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由社会团体自主制定,灵活性高。

     总的来说,团体标准替代行业标准的领域肯定是:市场化程度高、技术更新快的行业(如电子、消费品)。肯定需要保留的领域也肯定是:涉及安全、环保的行业。还是要回顾“团体标准替代行业标准,并非简单“替代”,而是政府退后一步“抓底线”,市场向前一步“拉高线”!这一改革旨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协同发展,适应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求。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 2632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r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1号神舟大厦二层 电话:010-68319799 电子邮箱:cecs31@126.com 备案号:京ICP备140584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