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委会、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总站、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施工安全与设备管理分会、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论坛暨专委会第五次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安专委 副主委兼秘书长姚圣龙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安专委副主委兼秘书长姚圣龙主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安专委主委费毕刚、协会安专委名誉主委阎琪、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总站副站长吴伟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彬、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丁伟祥、原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处长雷丽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认证中心副主任兼总工张大伟、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少媚、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宇宏、中建三局三公司设计与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廖继、协会安专委副主委王俊川、协会安专委副主委管小军、协会安专委副主委沈卫东、协会安专委副秘书长罗丹阳、原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副站长陶为农、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会长助理王群依、原青海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站长于杰、原江西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三级调研员万强、原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站长谢文辉、山东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顾问专家张英明、山东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秘书长孙冰、河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研究会名誉会长冯玉山、原吉林省住建厅安全处一级调研员于显铁、原沈阳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站长宋连海、原齐齐哈尔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站长王长海、太原市建筑安全协会会长范未英、沈阳吊篮协会名誉会长刘洲、沈阳吊篮协会会长张玉峰、安徽现代建筑安全研究院总工肖江平以及来自山西、黑龙江、湖北、安徽、广东、浙江、江苏、北京、山东、贵州、青海、河南、四川、湖南、上海、江西、内蒙古、河北、辽宁等19个省份的200名专家及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 安专委主委费毕刚 会议开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安专委主委费毕刚致辞,并向大会作《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工作的报告》。 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总站副站长吴伟民 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总站副站长吴伟民致辞,提出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强标准的应用。要及时修订部分团体标准,确保标准的准确性。为工程质量提供更好的支撑与服务,利用“四新技术”推动标准化的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党委委员、副局长许彬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彬致辞,提出推进标准化是企业树立品牌,建立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是企业夯实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方式。同时要求央企要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带头作用,提升城市升级,助力余杭。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丁伟祥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丁伟祥致辞,他简要介绍公司的概况,公司拥有40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00余项核心技术,200余项国家专利。在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造及智能制造引领行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筑4.0时代。公司多次进行各项标准的主编和参编,积极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建设,大力支持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保证能力服务认证。 原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处长、中国工程建设 标准化协会安专委首席专家雷丽英 论坛主旨报告首先由原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处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雷丽英,用《用标准段就中国质量》开场。 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同时指出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领制高点。 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标准引领,成为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认证中心副主任兼总工、北京 国标建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认证总监张大伟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认证中心副主任兼总工、北京国标建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认证总监张大伟,作了《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保证能力服务认证项目解析》主旨报告。开展安全能力认证是按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文件要求,依据国家认监委规定,由具有资质的央企第三方实施,其认证结果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采信,全国独此一家。这是协会施工安全专委会在评价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从3A工地到贯彻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单位,再到总结安全质量标准化典型经验单位的升级版和管理创新。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少媚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少媚,作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安全质量管控的标准化》主旨报告。 王主任长期任职房产管理部门,熟知既有建筑从计划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管理情况,对新时代下城市房屋存量提质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特别是从施工过程安全到存量房屋的安全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理念,非常具有导向意义。 原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副站长陶为农 原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副站长陶为农,作了《将标准化为现实》的主旨报告。 陶站长是我们安全质量监管部门的老兵,她结合自己的工作案例,现身说法标准落地的重要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成立45年来,已发布2300部标准,在编300部标准。如何发挥团体标准在工程建设现代化中的作用,让我们好好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坚持标准制度型开放”。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赵宇宏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宇宏,作了《标准引领创新发展》的主旨报告。 标准化改革是加强法治建设、建立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推进标准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规范化程度,甚至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建三局三公司设计与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廖继 中建三局三公司设计与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廖继,作了《数智引航---激发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的主旨报告。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研究数字化设计,部品部件柔性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建筑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数字信息化技术,与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先进建造技术相融合,提升工程项目建造效率和质量,实现可适应需求变化的高度集成与协同的新型建造方式。他从中建三局智能建造的探索和发展,为我们展现了时代背景下,大国央企的使命担当。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安专委 名誉主委阎琪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安专委副主委兼秘书长姚圣龙,提出《审议新增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专委会委员名单》供各位委员审议,并全票表决通过。最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安专委名誉主委阎琪作会议总结。他指出: 刚才我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标准标准化论坛,专家们再一次阐述了标准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和基础性作用,提出“用标准煅就中国质量、标准引领创新发展、将标准化为现实”的举措,本届大会更是提出了“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实行安全能力认证”的主题思想和行动路线,这是工程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评价工作的创新之举,是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对社团工作一系列文件规定的贯彻落实、是建设领域深化改革的必然。希望大家回去后,充分发挥各自人脉及相关协会等组织的作用,积极推动本地区安全能力认证工作,真正把这一工作作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认证的品牌在全行业打响。 在费主任的年度总结报告中,我们看到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专委会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在归口管理好安全、质量标准编制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标准调研和会员接待工作,特别是依托专家力量对会员单位标准科技创新进行义务指导令人感动。专委会归口的由姚秘书长主编的《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评价标准》首次获得标准科技创新奖并被雄安新区政府采信;专委会还承担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中《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技术标准体系指南》、《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技术标准体系指南》、《施工脚手架技术标准体系指南》三部标准的编写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化简史》(施工安全部分)编纂,这些工作得到了王群依、胡兆文、管小军等专家及山西、黑龙江、安徽等地会员单位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第六届专委会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各专家委员以及相关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明年专委会将进行换届,请大家积极举荐有丰富标准编制经历、标准科技创新优异、标准化建设暨安全能力认证工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入专委会的各级组织中。 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主管、协会领导合影 最后,全体与会人员观摩中建三局杭州未来谷建设项目。中建三局浙江有限公司紧抓新质生产力建设,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研发诸多智能建造设备,得益于“智造”赋能,短短一年时间,杭州未来谷建设项目进度已经过半。该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杭州未来科技城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项目。如此大体量的工程能够跑出“加速度”,都是基于智能施工设备及产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 在观摩现场,智能建造机器人小队成为“网红打卡点”。四轮激光地面找平机器人、四盘地面抹光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一台台形式各异的机器人“气宇轩昂”地挺立在现场,它们都是基于产业物联网、高效率AI算法、高精度伺服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完全无人自主施工,且施工速度及施工精度均较人工有较大提升。项目还将安全管理融入云端,把“网格化管理+智慧工地系统”紧密结合,利用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地图,标注不同场景、不同作业的风险级别,实现风险自动识别预警。 除此之外,项目还应用了多项智能建造技术,“三实云配”智慧用电管理云平台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等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实现用电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炮系统将安全监控、火灾探测系统和图像定位系统有机结合,全天候自动监测、自动定位、自动灭火;移动机械防碰撞报警系统应用红外线测量技术,可实现全天候高精度识别人员靠近,通过爆闪预警风险……